2021/10/01 聽力檢測需要多久時間?有哪些檢測方式?

為什麼我的孩子出生後,會安排一項檢查項目:聽力檢測?

「你怎麼都聽不到,是不是要去看醫生?」「耳朵一直叫,醫院安排我在一間房間內,不知道要做什麼?」
其實,聽力檢測在我們生活中占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就來看看目前較常見的聽力檢測有哪些吧!

在民國101年3月15日起,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0~60小時需進行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應在出院前36~60小時進行複篩或滿月前做聽力復篩

新生兒目前聽力篩檢的方式有二,考量施測上需有一定的方便性,施測時間大約5分鐘左右,讓我們來稍稍瞭解一下原理。

耳聲傳射(OAE)

刺激音由外耳道傳入,經由中耳傳到內耳,刺激了內耳的外毛細胞,產生行波。當行波的振動波反射回外耳道,再由麥克風接收此回音。可藉此評估內耳外毛細胞的功能,進而協助聽力診斷。

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

耳機放出35 dB click刺激音,評估聽神經與腦幹功能。藉由導極接收新生兒大腦對刺激音的腦波反應,AABR最大的好處在於電腦可自動判讀測試結果。

以上兩種檢測結果會以通過(Pass)或應轉介(Refer)呈現。然而各種檢測方式都會有偽陽性(聽力正常但出現應轉介)與偽陰性(聽力有狀況卻出現通過)的可能,所以還是要依照專業人員判斷及建議。

接著介紹其他的聽力檢測種類:

純音聽力檢測(PTA)

讓受測者自主反饋並由專業人員反覆地檢測每個頻率最小能聽到的音量,此檢測結果稱為閾(ㄩˋ)值;利用儀器播放單一頻率的聲音,主要檢測的頻率為:250Hz、500Hz、1K Hz、2K Hz、4K Hz、8K Hz。

而長期處於噪音環境工作者會多加施測6K Hz。各頻率的聽閾連線的結果,就稱為「聽力圖」。

語音聽力檢測

語言接受閾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SRT)

純音聽力檢測的結果並無法知道受測者對於語言的瞭解及語音的區辨能力。為瞭解受測者的語音區辨狀況,會進行此檢測。

利用「雙音節字彙表」反覆測試,檢測受測者瞭解雙音節字彙50%時的最小音量。此檢測結果通常也會用來驗證與純音聽力檢測結果是否一致,加強純音聽力檢測結果的正確性。

 

語音聽辨率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 (SDS)

語音辨識的測驗結果通常以百分比(%)來表示,常規檢測是使用受測者習慣的語言最舒適的音量下進行單字詞的檢測。此檢測結果可作為輔具的功能性驗證或效益的預估。

上述兩項聽力檢測方式都是主觀的由受測者主觀的反應以及回覆,也是聽力輔具的設定的基礎及依據。所以在選配聽力輔具時,檢測的結果大大影響到聽力輔具的設定。

當我們在進行聽力檢測時,需考量施測者的專業程度之外,也不要忽略檢測的環境,要挑選合格的隔音室及專門的設備,避免日後配戴聽力輔具的滿意度。

此兩項聽力檢測主要需受測者的配合及認知,所以在完成純音聽力檢測(氣導、骨導)及語音聽力檢測,大多需要30~40分鐘。

至於其他客觀的聽力檢測方式統稱為:

電生理聽力檢查

此項檢測藉由受測者對聲音的電生理反應檢測及預估聽力狀況,不管是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BR)穩定狀態的聽性誘發反應檢查(ASSR)聽覺反射檢查(OAE),都是藉由儀器直接偵測,不需受測者反應。

此項檢測必須到醫院檢測,單就檢查的時間可能從10分鐘到40分鐘不等,但到醫院需掛號、排程、交通,所以通常就是大半天了。

淺談一下聽力檢測的種類及所需時間,希望大家對於聽力檢測能有基礎的認識。雖然聽力檢測並不像視力檢查如此的普及化,但關心自己的聽力健康也是愛護自己的表現,期盼大家都有個耳聰目明的生活。